Search

孤寂的人,內心裡深藏的孤寂,是一個很孤單也很恐懼的小孩。我們可以稱它為孤寂小孩。

  • Share this:

孤寂的人,內心裡深藏的孤寂,是一個很孤單也很恐懼的小孩。我們可以稱它為孤寂小孩。

它是孤寂心靈狀態的代稱,並不是你真的身體住了一個小孩,而是你的心智功能,或是心靈成熟度,仍像個小孩的狀態,尤其是常感受到自己的孤單和沒有歸屬、沒有人可以連結的落寞感覺。

這個內在的孤寂小孩,若沒有關懷和以愛滋養,並不會自行長大,也不會消失,反而會常常佔據我們心頭,不斷的勾起我們過往負面的孤寂經驗,不停地提醒我們是如何被這世界遺棄,或是被他人拒絕。

那些孤單的、受冷落及排除的經驗,都很強烈及深刻,並且夾帶許多遺棄、背叛或是忽視的記憶,只要稍微碰觸到記憶,或被當下的某種氛圍鉤動(例如一個人走在雨天、一個人在街上無目的地的亂走、看見別人的成雙成對),都可以把我們立刻拖進感傷、孤單和痛苦的情緒漩渦中,被席捲淹沒。

有時候,現在當下所經歷的被人冷漠,或是本來想要連結的情感卻斷裂,都會勾起這強烈的心理陰影,一種內心的深層傷痛,以致那些負面情緒全都被翻動了出來,讓人無力招架,或是陷入到很陰鬱的心理狀態,覺得快要窒息般的掙扎難受。

若是此時,灰心和沮喪到了極致,就會再更強化的認定「人是無情的」、「人是可怕的」還有「世界是殘忍的」種種的感受裡,更加的想把自己遠離人群,想躲藏起來,免得讓人有機會再傷害自己。

所以,這種時候,接住自己內在不安穩的狀態,不任由自己的內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衝擊和墜落,而能採取即時救護的關照,像是看見自己內在的孤寂小孩,又想躲起來,又想逃跑的感覺。你在心理走向它,但是要以和緩及溫和的方式,慢慢的靠近它。

在形塑出孤寂小孩的形象或是面貌之後,請花些時日,練習和它產生連結。你可以每日起床後及睡覺休息前問候它:「Hi,你好嗎?」、「現在感覺如何?」、「想說些什麼嗎?」

另外,也可以在感受到孤寂時,就望向它、摸摸它、感受它的孤單和寂寞,體會它感受到什麼?有什麼心情?

給自己一些時間去醞釀或是觸發內心因為這些連結,及開始用心感受後,會出現的情緒。一樣聚焦在身體變化上,運用身體的變化或情感的流動,去辨識這些是什麼感受?什麼樣的情緒?並且試著運用第一階的練習:靜觀、允許、經驗、同在。

#覺察當下經驗,而非批判和武斷評價

#覺察即能減壓

#溫和安全的靠近,與自己溫柔連結

#流浪者課題

《療癒孤寂》
30堂課學會接住自己,建立內在安全感,成為能與他人連結的完整自我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76551?sloc=main_mb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